中心体·双粒干涉

环境态下,中心粒的波流一体形态,又可分为双中心粒干涉态、多中心粒干涉态,及复杂环境干涉态。

双中心粒干涉态,就是两个中心粒相互临近时,各个中心粒的能量振动与物质流转,应振动波频率一致及物质流转模式相同,而产生相互干涉后的状态。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临近后构成中心体,就是中心体的波流一体形态。由于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两个或多个中心粒,中心体波流一体的干涉态是其主要表达形式。

多中心粒干涉态,就是一个细胞中有至少三个以上乃至很多个中心粒共存,其各自振动波发散时相互干涉的状态。这个多中心粒一般在单细胞生命体中较为常见。

复杂环境干涉态,就是中心粒受环境中其它物质振动与流转形态影响后的状态,是双中心粒、多中心粒组合下,在中心粒自身振动波已经处于相互干涉的状态下,再次被环境中的其它非中心粒振动波,如细胞核振动波、心脏振动波等等干扰干涉的状态。

为何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是以L型结构存在?

两个相互垂直相交的中心粒形成中心体,这种垂直相交方式仍是通过耦合形式结合在一起,即垂直中心粒的水平以太流场与横向中心粒的垂直以太流场相合相吸形成稳定结构,并强化了以太流场。这种耦合方式,与两根一样大小且相互垂直的条形磁铁相吸在一起成L型结构一样,有完全一样的空间形态与作用机制,只有时空尺度的差异与载体的不同。

动物细胞中,两个相互垂直靠近的中心粒构成呈L型的中心体。两个中心粒结构大小一致,其各自振动后,会产生全方位的振动波干涉作用,干涉波向外发散的同时形成场涡,驱动周边空间的以太流动,形成特定的以太波流一体状态,这就是中心体波流一体。中心体波流一体,会影响其作用范围内的其它分子、离子以太旋涡的排序与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这里作一番简单描绘。

正常若只纯粹是两个中心粒在一起构成中心体,必会是T型结构,这是两个相互垂直的以太旋涡耦合在一起的必然结果,如此完全对称分布,可以让结构达到最高稳定性。细胞中的两个中心粒虽然有这样的分布趋向,但受细胞核流场偏向、生命体整体振动方向在某一局部区域的单一指向的影响,也即环境是偏向的影响。对垂直偏向与振动来说,会让垂直中心粒整体往偏向与振动末端移动,直到与其它细胞器的流场达到力的平衡,也会让横向中心粒的方位向垂直中心粒的远偏向与振动末端移动,直到与垂直中心粒的吸引力达到平衡,从而形成L型结构。

由中心体这种L型结构结合中心粒波流一体可知,其中一个末端贴在另一个边侧上的中心粒,会随另一个中心粒以太旋涡自转而环绕其转轴作缓慢运动。这是中心粒的随波逐流场景,与天王星转轴以几近平行黄道的角度围绕太阳公转有相类似的场景。

可将处于转轴位置的中心粒称之为主中心粒,绕转轴作圆周运动的中心粒,称之为副中心粒,以示方便区分。如此,就是副中心粒的末端贴在主中心粒的边侧之上。

1、双中心粒干涉形态

中心粒相互干涉,与相互临近有同一振动频率的两个波源的波干涉,有完全一样的干涉形态。只是中心粒结构就已经相对复杂,其本身发散的波振动也很复杂,两个中心粒振动波的相互干涉也是非常复杂。两个中心粒振动波相互干涉后,再次强化振动频率与振动强度,类似于两个高音哨子同时吹响后的声波叠加形态,导致有更尖锐与更远的传播距离,这干涉作用让双中心粒的振动能量叠加强化,也有更高频率与更远作用范围。

XY平面视图下的中心体干涉波纹,两个中心粒的振动波如同两个圆柱环一般相互干涉彼此振动形态。

XZ平面视图下的中心体干涉波纹,两个中心粒的振动波,一个如同圆柱环,一个如圆环一般,相互干涉彼此振动形态。

YZ平面视图下的中心体干涉波纹,两个中心粒的振动波,也是一个如同圆柱环,一个如圆环一般,相互干涉彼此振动形态。

由于副中心粒在主中心粒的以太旋涡上作飘移运动,因此副中心粒的外侧端轴辐射,也是以圆周的形式随之发散在副中心粒的轨道平面上,如雷达扫描一般,随副中心粒不断环绕运动而周期性地扫过所在平面空间。副中心粒的内侧端的轴辐射,则直接作用在主中心粒之上,影响着主中心粒内部的驻波振动形态。

主中心粒两端的轴辐射,而毫无阻碍地沿轴方向向两端的远方空间扩散。

一个细胞里的中心体双中心粒轴辐射,在各自独立时,由于结构一致,大小相当,可认定有相同强度的能量振动水平。但由于中心体的L型结构,导致两个中心粒的能量振动水平表现出差异。一般理解是主中心粒的能量振动水平要高于副中心粒的能量振动水平,这在于副中心粒的一个末端贴近主中心粒的边侧,让副中心粒的轴辐射能量,有一半叠加到主中心之上。

如此,在中心体空间里,其振动波的能量水平的高低,可大致分为几个档次:

主中心粒内部空间 > 副中心粒内部空间 > 主中心粒两端轴空间 > 副中心粒外侧端轴平面空间 > 中心粒其它周边空间

2、中心体以太旋涡

中心体波流一体,受振动波干涉作用,形成一个大场涡,场涡驱动以太流转,在中心体周边空间,形成以中心体为核心的一个大以太旋涡。如此中心体一边向四周发散振动波辐射,一边又驱动以太旋涡环绕其流转,是为中心体波流一体。

这是中心体以太旋涡的太阳系结构模型,是未被西方科学发现的最重要的细胞生命运动现象。

中心体振动波对外作用的梯度分布形成振动力场,中心体以太旋涡对外作用的梯度分布形成流动力场。两个力场方向相反,在平衡的区域,可以让其它分子处于稳定流动状态并围绕中心体作环绕运动,与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般处在某一稳定的半径距离之上。

3、中心体场涡

中心粒相互干涉后,除了在整个周边空间形成一个大场涡,干涉波还在局部空间形成小场涡,无数的小场涡形成以中心粒为中心的,类似太阳辐射形态的螺旋干涉波发散形态。由于小场涡有不同的大小,导致的螺旋干涉波的形态,其空间分布也有粗细长短的不同。

这种螺旋干涉波,除了会发散到整个细胞空间,还能向细胞膜之外空间发散。当无数细胞组合成器官、生命体后,这螺旋干涉波,还会相互叠加强化,影响细胞的分布,及控制RNA、蛋白质、其它分子的复制进程。会在后续章节继续描绘这种螺旋干涉波的影响作用。

中心体场涡,是细胞生命体的最重要的运动形态。中心体场涡的强弱程度,是细胞活性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4、中心体以太涡管

中心体周边空间存在一个大以太旋涡,涡管分布在这涡盘面的两侧。以太涡管向细胞空间延伸,并可以扩散到细胞空间之外。这大以太旋涡的涡管,是中心体的主涡管。

同时,受中心体小场涡的作用,中心体周边空间存在螺旋波发散形态,螺旋波驱动以太流动,也形成以太涡流管,这是一种长管状的以太涡流形态,与宏观中的龙卷风的细长空气涡流管有几近一样的物质空间结构及运动形态。这些小以太涡流管,是中心体的次涡管。以太涡流管空间里的以太通过螺旋方式,以中心体为中心向外扩散流动。同样,应螺纹干涉波与小场涡的作用的强度与范围不同,对应形成的以太涡流管的空间尺度也是粗细长短不一。

5、附着物与微管微丝结构

中心体以太旋涡,通过离心机原理,汇集其它蛋白质、糖类、脂类、微量元素分子向中心体靠近,最后在中心体的振动力场与流动力场平衡的位置停止继续靠近,随以太涡流环绕在中心体周边。由于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作用,这些分子又能相互吸引,形成围绕中心体的组织结构,是为中心体附着物。当然,这种汇集与吸引作用,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伴随整个细胞生命活动的跨度。

中心体以太涡管,同样通过离心机原理,汇集其它蛋白质、糖类、脂类、微量元素分子向涡管靠近,并在涡管振动力场与流动力场平衡的位置停止,分子之也相互吸引,形成围绕涡管的组织结构,是为微管微丝结构。微管微丝结构的大小、多少,是随着涡管的流转强度与作用范围而动态变化的。特别是在中心粒复制之后形成四个中心粒,即一对中心体时,其流动强度与作用范围都最大,于是形成的微管微丝结构也最多,甚至光学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解析

雪印堂主人注:本文是回复某网友关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什么的疑惑作的贴子总汇,表述笼统粗糙。

1、前言

科学语境,即现代科学实验与理论语境下创造的各类物质概念,及构建与阐述理论的逻辑方式。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被认为是玄学,由此演义出相应中医、占卜、风水等等。在现代科学理论与概念大行其道的现状下,常被无知的科学教信徒归于迷信。而象中医常能治好病,占卜常有算得准的,却又教人困惑何以能如此。

就如学前儿童只能理解1+1=2的数学等式,绝对明白不了微积分式子,被现代科学谬论洗成豆腐脑的科学教信徒,也理解不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更高端的宇宙认知方式。将自己没有能力认知,当成认知对象是不科学并加以全盘否定,就是这么一个无知又傲慢的态度,科学教信徒,也只配与地心说信徒为伍。

用科学语言,来阐述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玄学概念,可以让现代人来正确理解古人创造的这些令人感到莫明其妙的存在。简单说,也就是翻译,将这些古老概念的内涵,翻译成现代人能听得懂的知识。

2、以太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首先要引入一个科学概念:以太。

以太,就是莫·迈实验否定的那个以太,大略弥漫在宇空中极为细微的客观物质。由于西方人的认识能力不足,将以太当成绝对静止参照系来考查,而忘了万物是运动的,不存在“绝对静止”这一状态,导致不能认识以太的状态是能够自由流动的,即以太是自由流动的并充满宇观,才是莫·迈实验0结果原因。

关于以太的一些性状描绘,可以参考本人在本博客发的一些文章。

以太是存在的,并充满宇空,极其细微,处于粒子状态,比如大小只有电子的亿万分之一大小。其整体如水一样可以自由流动,处于流体态。这大略是以太的直观形象。

3、气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其次要引入一个玄学概念:炁,又简写作气。

百科一:炁,《广韵》去旣切《集韵》丘旣切。同气。详气部气字注。《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
百科二:气,中国的哲学术语。通常是指微细物质(气体),后来泛指物质,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如古代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有没有与上面提到的以太概念有点相近的感觉?——微细,本原,生万物

4、道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再次要引入一个玄学概念:道。

道,这个字可以说是非常高大上。可以说是国人最熟悉的一个经典之词。

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简单说:道=先天混成之物。是万物本源

5、等号

百科: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以太”一词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古希腊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在科学史上,它起初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由于以太也充满宇观并极细微,道是先天混成之物是万物本源,气也是万物本源。因此这些概念是有关联的,如下:

以太=道
以太流=气
气=道的流转

这三条等式,代表古今中外对同一物质本源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当然还有一条是

道=太一

太一,又作泰一,太乙,就是太上有一物的意思,与先天混成之物是同一个意思。国内有古籍名篇《太一生水

以太,太一,倒读是同一读音,奇怪不?

6、物质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还要要引入一个科学/哲学概念:物质。

物质,就是万物的本质,是一个西方科学与哲学概念。由上面等号贴可知,既然大家都是这是本源,你说是道,我说是太一,他说是以太,又有说是物质,那么所有人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因此这些名称都可以相互划等号:

以太=道=太一=物质
以太流=道的运行=气=太一流转=物质运动

这两条等式,代表古今中外对同一物质本源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及对同一物质本源的运动形态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

7、势

有物质,就有描绘物质的状态,现代科学用运动、波动来描绘物体运动,用粒子与场来描绘物质形态。

那古人如何描绘物质呢?如何来表述道、以太、太一呢?

这就要引用一个新的概念:势。

势即是玄学概念,也是科学概念。如国人熟知的势在必行,来势汹汹,气势嚣张,等等,西方科学的势,有等势面、势能等等

势是什么?这里给势一个定义:

以太运行后的状态的量度,就是势

如此定义,会教人难以理解。什么叫以太运行后的状态的量度。

就如普通流体,会有体积、动量、流场、温度、硬度、粘度等等描绘。这些众多概念,其实也就是流体内物质的运动,延伸出的概念,本质都是物质运动。以太运行后的状态,也可以包含这么多,但有一个总的概念,这就是势。

势,就是度量以太运动的强度、烈度、广度的。

8、公式

牛顿说,力是物质与物质的作用。并通过F=ma来体现

又通过P=F/t,来表达动量与力之间的作用关系。由于物质运动是因,力是物质运动后相互作用的抽象,因此力是果,因果确定后,就可知这公式的准确写法是

F=P/t,或者F=dP/dt

如此可知,力的实质,是动量传递效率。

但动量,是宏观物体的整体运动计量。相对于物质来说,仍只是果,而非因。物质本身的状态,才是因。描绘这个状态的量度是势,因此势的不同,才是物质运动的根源。

动量P与势之间,存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微观是因,宏观是果。势是因,动量是果。

如何来建立这动量P与势之间联系?

9、联系

势,是以太运动状态的度量,以太=物质,因此势,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动量与势的区别,是一个是宏观概念,一个是微观概念。势更基础。

微观是通过体积累加而成为宏观的。

因此宏观物体的动量,是由微观物质的体积累加而得,累加关系就是积分,于是就可以构建出一种关系系:

dP=势*dV,或P=势*V

本人用“ae”表示势,V是体积,P是动量。上面这关系式又写作

dP=ae*dV,或P=ae*V

由这关系系可知,运动,就是势在空间的分布。这是万物运动的实质。动量则是势在空间分布的度量。

10、力、能量

力与动量的关系是F=P/t

由动量与势的关系可以将力的实质再次追溯,可通过上述关系来分解为

F=ae*V/t

也即力的物质层面的实质,是势在空间分布的效率。

而能量与动量的关系是E=Pv/2

同样通过动量与势的关系来分解为

E=ae*V*v/2

如此可知,能量,就是势在空间分布的速率。

11、质量与势

由于动量与质量存在P=mv,及质量与体积存在m=ρV关系,同样可以转换为

P=mv=ρV·v=ae*V

于是可知,ae=ρ*v,这表示,一个物体的势,在宏观是通过密度与速度的乘积来体现。

同时,可以转换得到质量与势的关系

m=ae*V/v

表明质量,就是势在空间的分布在速度上分配。

12、有无

以上是用“势”来整合统一牛顿力学下的经典物质作用概念,在以太、道之下的内涵诠释。但仍没有说到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什么。

这里又要引入两个普通概念:有无。

有:指代人能感觉到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存在,与主观存在。
无:指代人不能感觉到的一切存在。

有无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对主观概念。比如南方有种水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广东人常吃,对广东人来说,这水果就是存在的,归于有,对你来说,这水果就是不存在的,归于无。显然这种不存在,是主观感觉,并非这水果真的不存在,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有一天你到广东看到并吃到了这种水果,这种水果对你来说,就又是存在的。这就是无生有的过程:观念中没有这水果任何信息,变成观念中有了这水果的概念、形象等等描绘。

又如以太对堂主来说是存在的,对科学界来说是不存在的,于是以太在堂主这里处于有的状态,对科学界而言是处于无的状态。哪天科学界承认以太存在了,那么以太在科学界就处于有的状态,这也是无生有。

无生有,是一种观念的生化。而非绝对的无,生绝对的有。

无可生有,有也可化无。

比如一个苹果放在楼主面前,苹果是处于有的状态,楼主将苹果吃了,苹果就消失了,处于无的状态。这里苹果消失,不代表构成苹果的物质消失,而是化为水、纤维素等等。苹果从有化为无,这是有生无。同样是这个苹果,在果树上开花之前,是不存在的,这苹果,就处于无的状态,结果成熟之后,这苹果就处于有的状态,而构成苹果之前物质,原本就是存在的。苹果从无化为有,这就是无生有,两者合一为有无相生。因此无与有,都是一种观念,而非客观物质的存在与不存在。

13、无极而太极

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化八卦

万物的本源就是以太、物质、道、太一。人们要描绘万物,才能化为知识,必须借用各种名称名词。

无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之前状态的。

由上面关于势的认识可知,势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运动运行状态的,如此可知

无极=无势

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必有状态,这没有势之前的状态,也是一种状态。因此无极,也是以太、物质、道、太一处于其0势的状态的意思,即ae=0,与之相同意思的有:归零、归虚、入空化无、涅盘,等等。

比如大家都知道地球有南极与北极。南北极,是“地球存在”时才有描绘意义的,而地球都不存在,那就无所谓南北极了。“地球都不存在”这一状态,就是无极的状态。

14、太极生阴阳

太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

太极与无极的区别,就是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无势与有势的区别。有了势之后,才有了太极。没有势,是为无极。即

太极=有势

有势,就是太极的意思

势的变化,产生运动。运动之初,就是势将有未有,将变未变的时候,是为静止。因此,静止,也可用作太极的描绘。静止,不是势为0,而是势不变。当然势不变,不止是静止,还可以是匀速、平均、平衡,等等。

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为势,这有势的状态,就是一种状态。因此太极,也是以太、物质、道、太一处于其有势的状态的意思,即ae=1,与之相同意思的有:归一、初、始,等等。

太极,其实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太,一是极,一是太极。太,就是太上,是最初,最原始的意思,而极,是极致,终端的意思。由于势达到极致、终端之后,势就会开始转换,宏观上表达为事物开始新的变化,于是一事之极致、终端,为另一事之初始、源头,因此两者可以联系组词,是为太极。而一事有始有终,即为完整之事,因此太极,也可指代整个事物。于是太、极、太极,三者可以混同,是为太极,

同样以地球为例,地球的南北两个顶点,就是空间向地球两端延伸的极致,是为南北极。空间之势达到极点,这南北极就是太极,是太极的一种意思:极致、终端。而以南北极为始点,空间向地球赤道延伸,这南北极也是太极,是太极的另一种意思:初始、开始。而整个地球表面空间,都可以认为是南北极的空间之势延伸的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描绘,这就是太极。

又如以权力为例,帝位是权力的最高体现,是权力集中到一个人的极致,是为皇帝。权力之势达到极点,这皇帝就是太极。权力之势,简称权势。

15、阴阳化五行

太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这最原始最初始的状态,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会有分化的过程,比如变强变弱、变远变近、变高变低,等等。

这些都是势的分化后的两种对立状态的概念,为描绘这种对立状态,前人就想到阴阳来表达这两种对立概念。即

阳=势涨
阴=势消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大、高、广,都为势涨,归于阳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越来越弱、小、低、狭,都为势消,归于阴

对于物质运动来说,是能量升高、温度升高、速度变快,为阳
对于物质运动来说,是能量降低、温度下降、速度变慢,为阴

等等

因此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少为阳老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等都是势的不同的归类。

16、五行化八卦

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会有分化对立的过程,势涨为阳,势消为阴。但这只一个对立形态下的对势的不同与演义的分法。势还有其它分法。

比如,阳为势涨,而涨这一种变化,也可以继续分阴阳,如涨得快,涨得慢
比如,阴为势消,而消这一种变化,也可以继续分阴阳,如消得快,消得慢
还有就是势不涨与不消,就平稳在那里不继续变化与演义

如此,势的不同与演义,又可以分化出五种形式,前人用五行来表达这五种形式:

势急涨,为火行
势慢涨,为木行
势不涨不消,为土行
势慢消,为水行
势急消,为金行

取名金木水火土,就是用这五种物质的日常表现,来表达这种势的变化与演义,并不是金木水火土有什么特殊之处,也可以取青、黄、赤、白、黑,比如叫青行、黄行、赤行、白行、黑行。等等。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急速变强、归于火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慢速变强、归于木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平稳平衡、归于土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慢速变弱、归于水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急速变弱、归于金行

按现代牛顿力学来说,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大,就是火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小,就是木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0,就是土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减速度小,就是水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减速度大,就是金行

又比如皮肤温度:

皮肤被火烤、开水烫之后,温度急剧上升,这就是火行
皮肤接触木柄、温水之后,温度慢慢上升,这就是木行
皮肤接触干土干粉,温度前后不变,这就是土行
皮肤接触凉水之后,温度慢慢下降,这就是水行
皮肤接触冰块、金属后,温度急剧下降,这就是金行

17、八卦化六十四象

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可分化对立的过程的阴阳概念,这可理解为一次分化,也可通过阴阳继续分化对立过程建立五行概念,这可理解为二次分化,于是按这种方式可以继续进行第三次分化,这就是势的八种形态,是为八卦。

八卦,为乾、兑、离、巽、震、坎、艮、坤。

都是势的三次分化后的名称,这三次分化,为势的演义的初、中、末三个时期的势的变化而区别出来的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中末皆如此,就是乾卦。乾为三连,就是表示势一直在涨。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中如此,末却消了,就是兑卦。兑为二连一断,就是表示势先连涨而后消。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为涨,中为消,末又为涨,就是离卦。离为外二连内一断,就是表示势先涨后消再涨。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为涨,中末皆为消,就是震卦。震为一连二断,就是表示势先涨后消并再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中末皆如此,就是坤卦。乾为三断,就是表示势一直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消,中末涨,就是巽卦。巽为一断二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后涨再继续涨。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消,中涨,后又涨,就是坎卦。坎为二外断内一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后涨再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中消,末又涨,就是艮卦。艮为二断一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再消后又涨。

18、六十四卦象

势的变化与演义,除了三次分化之外,还可以四次、五次、六次分化。第六次分化,就是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象,由于数量过多,这里就不一个一个说明,只说两个,比如

坎为水,就是两个坎卦,叠加后而成坎为水,表示势,一消二涨三消四消五涨六消,这么一个演义过程。

雷天大壮,就是下乾上震,表示势,一涨二涨三涨四涨五消六消,这么一个演义过程。

这个卦象的演义方式,都是自下向上这么一个次序展开的。

显然,这种演义的分化形式,是分化越多,描绘得越详细,但数量也越多,解析也变得越复杂。六十四卦象,还可以分化为一二八、二五六卦象,按需而定。

19、象与三生万物

一般势的变化与演义,分化三次,到六十四卦象就够了,因为越往后越复杂,也没必要。

上面说的都是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也就是势的变化与演义的分化,是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必要化为宏观的光影形象,才能教人理解与认识,以太、物质、道、太一本身是不可描绘的,因此问:如何在宏观上来认识这些概念与演义过程?

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通过势来计量,在宏观上表达为万事万物。前人为此创建一个专门的词:像,来表达这些万事万物。即

像=万事万物

一个具体的物体,就是万物之一,因此,物体归属于像,是像的一个子集。其它如人事、规律,都是万事之一,因此像的范畴,远超科学界创造的众多物质概念。

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通过势来计量,在宏观上演义。前人为此创建一个专门的词:变化,来表达势的演义过程。即

势的演义=变化

而物体运动,是势的演义形态之一,因此,物体运动,归属于变化,是变化的一个子集。其它如意识、思考、感觉也属于变化之一,因此变化的范畴,也远超科学界创造的众多运动概念。

如此分析可知,以太、物质、道、太一,及相应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其内涵覆盖范围,也包含了西方科学理念,就如微积分包含1+1=2概念。说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玄学是迷信,不过是无知小儿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