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场概论

雪印堂主人注:
今天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124周年诞辰日,在此怀念老人家。
本“统一场概论”小节,是《广义时空论附录上·万物意志篇》的最后一个小节,至此重构整个基础科学理论体系基本完毕,以后可能会增补一些各章节内容。

人们希望构建出统一场,将各种物理理论统一到一个理论里,而不是各理论独立并相互矛盾,但现实中产生那么多的概念与理论,如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三足鼎立,如各类微观粒子的数量繁多,让人们无的是从。

而之所以产生这么多名称概念与理论,在于西方科学研究,只停留在物质作用的观察表象,借光景观察与仪器信号特征来展开研究,由此带来了便利,同时光与仪器的弊端体现其中:有了光,可直观理解,但只能得到光构建出的物质状态的影像;有了仪器,方便了观察,但只能得到仪器反应出来的信号特征。将物质作用影像当成物质作用本身,将仪器信号特征当成物质状态本身,科学研究开始走上错误的道路。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西方科学研究,就是成也仪器,败也仪器,这也是天道“一得一失”道理的具象之一。从上面各章节的描述可知:所有场,都是力场,是物质作用于仪器后的信号特征强度的梯度分布。电荷、电场、磁场、静电场、引力场、挠场、真空涨落,等等,都是不同时空尺度的以太流作用于仪器的力场梯度分布,这就是统一场概论。

这里将各种基本物理理论及概念作一个归类,可以发现这些都不是过以太及以太运动的显像。用一个简略表格以示归纳:

西方物理现象及概念 以太旋涡论下对应实质 统一形态
电荷 微观以太旋涡力场梯度分布 不同时空尺度的以太涡流的力场梯度分布,宏观上表达为特定涡流作用于仪器的信号特征
磁场 宏观以太旋涡力场梯度分布
电场 微观以太流力场梯度分布
静电场 以太湍流力场梯度分布
范德华力 分子以太旋涡的力场梯度分布
共价键 原子以太旋涡间的涡管吸附结构
引力场 宇观以太旋涡力场梯度分布
重力场 地球表面以太湍流力场梯度分布
真空涨落 弥漫以太的力场梯度分布
挠场 以太螺旋涡形收敛运动力场梯度分布
强相互作用 原子核内更微观以太旋涡的耦合结构 不同时空尺度的以太压力
弱相互作用 电子核内更微观以太旋涡的耦合结构
电磁力 原子以太旋涡的涡流对冲、相合作用
万有引力 宇观尺度以太旋涡的向心力
中子 原子核振动波 不同时空尺度的以太旋涡纵波
中微子 电子核振动波
γ射线 原子内核以太旋涡振动波
X射线 电子以太旋涡振动波
紫外线 重元素原子以太旋涡振动波
可见光 原子以太旋涡振动波
红外线 分子以太旋涡振动波
微波 振荡线圈、振荡电容以太旋涡振动波
引力波 星球、星系以太旋涡振动波
电流 导体内调频的以太振动波
质子 质子尺度以太旋涡 不同时空尺度的以太旋涡
电子 电子尺度以太旋涡
原子 原子尺度以太旋涡
分子 原子以太旋涡耦合体
恒星、行星空间 星球尺度以太旋涡
银河系、河外星系 星系尺度以太旋涡
轻子等各类更微观长寿命带电荷粒子 电子尺度下更微观尺度的有核以太旋涡
介子等各类更微观短寿命带电荷粒子 电子尺度下更微观尺度的无核以太涡旋
电子核 电子核尺度更微观以太旋涡堆积体
原子核 原子核尺度更微观以太旋涡堆积体
星球 星球尺度原子以太旋涡堆积体
银核 银核尺度恒星以太旋涡堆积体
正电荷 微观以太旋涡间力的作用的错判 观察者站位与粒子涡面的关系体现
负电荷 微观以太旋涡间力的作用的错判
正粒子 微观以太旋涡逆(或顺)时针形态
反粒子 微观以太旋涡顺(或逆)时针形态
相对论 物质运动的影像描绘 物质作用的影像与本身描绘
量子力学 物质状态的影像描绘
牛顿力学 物质作用的抽像描绘
以太论 物质作用的实质描绘
振动波 以太旋涡的振动能量传递 振动波的表达方式不同
物质波 振动波空间形态借粒子表达出来
横波 是纵波的影像 都是纵波
纵波 唯一波动形态
物质 流动的以太 以太
反物质 流动的以太
暗物质 流动的以太
平衡位置反复性的物质运动 不同物质运动在意识里的归类
粒子 圆周形态封闭性的物质运动
万物 以太旋涡的空间结构体 以太运动在意识里的影像
以太旋涡流的力场梯度分布
以太 古希腊对宇宙本源的定义 宇宙本源的名称
太一、太乙 东方上古时期对宇宙本源的定义
物质 西方当代对宇宙本源的定义
东方古代对宇宙本源的定义

一些简略的表述:

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以太旋涡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关系的体现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是意识与物质之间矛盾的体现
牛顿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统一:是物质运动与影像运动的关系
万物与场的统一:某种物质对仪器的作用,当成物质本身,是将信号当成物质
各种电荷粒子的统一:都是不同层次的微观以太旋涡
各种中性粒子的统一:都是超高频波的粒子性体现,本质是以太纵波。
正反粒子的统一:观察者的站位与粒子涡面关系的体现
各种电磁波的统一:不同频率的以太振动波
粒子与波的统一:以太运动被禁锢在一个圆周内,周而复始的流转,与以太运动被禁锢在平衡位置来回反复的流转
各空间的统一:行星、恒星、星系、原子、电子空间都是以太旋涡不同时空尺度的空间体现

以上所有概念的统一:都是以太运动在意识里的反应,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具像。

一切归结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矛盾:意识只能通过物质作用来理解物质,物质作用=/=物质,于是意识永远没有直观认识物质本源的可能。

人们总要探究事物的根源,是无法接受不能被解构的存在,这里以太,也即道、物质,就是一个无法解构的客观存在。因此以太旋涡论,仍只停留在现象的描绘,是物质作用的描绘,而不是物质本身的描绘。对于物质本身的描绘,无法通过观察与文字来表述,在于观察只能得到光构成的影像,言语只能得到文字的构架,这些都是物质与意识之间关系的体现,但都不是物质本身。

要理解物质本身,只能依赖东方宇宙观下的理解方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