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特性

固体形态,一般是由于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占主导的物体形态。固体,会表现出许多物理特性,人们定义如刚性、脆性、延展性、韧性等等概念。这里用以太论下的共价键(微观原子以太旋涡涡管的两种吸附结构)与范德华力(微观分子以太旋涡力场的吸引与排斥作用)概念对固体的这些物理特性作一个粗略的描绘,设:

同旋异极吸附作用T,作用强度分10个单元梯度T=1、2、3、4、5、6、7、8、9、10
异旋同极吸附作用Y,作用强度分10个单元梯度Y=1、2、3、4、5、6、7、8、9、10
同时设范德华力为f ,作用强度分10个单元梯度f=1、2、3、4、5、6、7、8、9、10

固体内,也存在波流一体,而只要波流一体,就有流动性趋向,对于固体而言只是流动现象极不明显,而按物质作用的力的传递过程其实是原子间的波动过程并表现为场涡,则可以确定存在的。场涡取更大梯度范围,在于场涡的强度其实是无上限的,比如可以加温到上亿度,而原子以太旋涡之间的吸附作用与范德华力吸引作用,则应物质原子以太旋涡的单位空间内的角动量不同而有一个最大值。因此哪怕坚硬如钢,在万吨水压机作用下,也会象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一般变形,这是巨大压力在物体内部产生的超强场涡导致共价健、范德华力不足保证原子以太旋涡之间的稳定结构。这些相对数值的设定,都是指在地球环境与人类制定的元素周期表而言的,并且不是精确值,而是起到参考作用。

刚性

固体硬度很高,不可压缩,不可拉伸,是有刚性的另一种说法。

同旋异极吸附结构的特性之一是吸引作用只发生在微观以太旋涡的涡轴方向上。当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在固体内部空间占主导时,比如一个物体内的原子以太旋涡含有95%以上的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只含有5%以下的异旋同极吸附结构,同旋异极吸附作用会在原子涡轴方向上形成一条长长的原子链,表达为此链上的原子之间结合最紧密,难以产生涡轴方向上的位移,当无数的长原子链交叉、混和构成宏观的固体时,让固体表达出刚性。最典型的就是金刚石的碳原子链,会在后面小节专门说明。

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导致原子结合最紧密,也带来原子链上的原子以太旋涡之间的涡流对冲作用达到最大,在原子层次表现为电荷斥力,导致固态物体极难压缩,相互之间难以融合。这种涡流对冲作用,也是可控核聚变难以实现的障碍实质。

整体的涡管相吸与涡流对冲达到平衡,表现为固体空间结构稳定。

脆性

当一个具有刚性的物体,在强烈振动波传递到其内部后,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因振动波作用被破坏,表现为长原子链在某两个原子之间断开,如绳子断开一般,无数相互临近的原子间这种断开形态,在物体内部表达为裂缝。

裂缝内同一表面的原子以太旋涡之间形成异旋同极吸附结构,并形成以太湍流层,当裂缝两边的原子间的同旋异极吸附作用不能克服这个以太湍流层与异旋同极吸附结构的斥力作用,且范德华力应原子间距离增大过大而吸引作用也减为相对弱,比如处在强度1-3之间,或裂缝中有空气分子进入,也不能勉强结合裂缝两边的原子时,物体就容易形成碎片,表现为脆性。而异旋同极吸附作用的外在体现是离断点,因此离断点高的物体,脆性大。

如普通玻璃、陶瓷很容易表达这种物理特性,敲碎后很难重新连接成整体,在于其主要成分氧O原子以太旋涡在出现裂缝时,很容易形成异旋同极吸附结构,玻璃与陶瓷的刚性则是硅Si原子以太旋涡间的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强度高的外在体现。

延展性

固体有延展性,其实是软的另一种说法,延展性的极致,就是流动性。这是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在整个固体结构中所占比率下降,范德华力在整个固体结构中所占作用提高。

延展性源于原子以太旋涡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相对强。

固体的原子以太旋涡之间通过同旋异极吸附作用与范德华力分别作用而聚集成一个物体空间。当同旋异极吸附作用相对弱,比如处在强度2-5之间,而范德华力相对强,比如处在强度7-10之间,表现为原子间结合紧密,有剪切力时会让原子链断开,导致部分原子间的同旋异极吸附结构变为异旋同极吸附结构,但整体原子群之间不会断裂,表现为延展性。

最典型的是金块,可以压成极薄的金箔,是延展性很高的体现,源于金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强度极高,接近10。金块,是密度最高的物质之一,达19.32。金原子以太旋涡的活跃性,属于“连珠频率(略)高,偏向(略)小,角动量(极)高”的一类微观原子以太旋涡。延展性高,还是范德华力受干扰小的表达,对应金原子以太旋涡涡流偏向要略小,与化学属性要稳定,并由此表达出金色。原子以太旋涡的微观特征与其构成的宏观物体的物理特性是相辅相成,并相互印证的,这些特性与特征可以实践中作更多的细分与考查。

韧性

一个固体的刚性与延展性分别代表的同旋异极吸附作用、范德华力吸引作用都达到最大,比如都处于7-10的区间,就表现为韧性。而同旋异极吸附作用、范德华力的外在体现之一分别是熔点与沸点,因此韧性高的固体,熔点与沸点都会很高,比如金属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