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兼论两朵乌云之以太

暗物质,被科学界认为是宇宙的主体构成成分,被认为“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质含量”,暗能量,则“在宇宙标准模型中,占据宇宙约68.3%的质能”,等等。暗物质,与暗能量,困扰着科学界,被认为是“影响量子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的两朵乌云”,与之前的两朵乌云--黑体辐射与以太齐名。

要谈暗物质、暗能量,得先知道物质、能量各是什么。

物质:哲学概念,通俗说就是物体的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物理学上一般分为两种表现形态:粒子与场。粒子细分为各元素原子,或电子质子等更微观粒子的存在,日常直观的普通物体就是这些粒子的堆积体,而场分为静电场、电荷、磁场、引力场等等。

能量:物理概念,脱胎于牛顿力学,基本定义是物质所作功的能力,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度量,它的本来面目就是物质的运动,派生出很多概念,如动能、热能、核能等等。根据这个定义可知,能量是依附于物质存在而存在的,后被某些人讹化成独立于物质存在的“客观存在”,还推出物质是由能量构成的谬论,这其实又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以上是大略描绘。

知道了物质与能量、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大略。再说说人类是如何观察这些客观存在的:那就是仪器,人类的眼睛、耳朵、舌头也是仪器的特例。对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观察,也是依赖于仪器。精密仪器,是现代科学所依赖的极重要观察手段,也是主流界们可以向民间科学爱好者炫耀的地方之一(另一个是高等数学)。

而仪器又是依据什么原理来观察这些客观存在的?那就是力的作用,各个时空尺度的力的作用,反应在仪器上就是信号特征,包括光信号、电磁信号、声音信号等等。不同的物质作用有不同的信号特征,于是人们能区别出不同的物质形态。

因此,对暗物质暗能量的观察过程,就是某个宇宙时空区域,存在对特定仪器的信号特征,而这种信号特征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不可理解的,不同于其它已知的物质形态的信号特征,但又体现出物质的特征与能量的特征,于是人们定义这个信号源为暗物质、暗能量。

我们再来看看信号,那就是力的作用的特例。周期性的力的作用表现为波动。而力的概念,又是牛顿力学的核心定义:物质对物质作用。因此可以反推出有力存在的地方,就有物质与物质的作用,即有信号的地方,就有物质的存在。这信号存在之于物质存在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关系,反过来物质存在则未必会有信号存在。物质存在之于信号存在,只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关系。

如此来分析西方科学界判断暗物质、暗能量所依赖的信号,就可说明,这个宇宙时空区域里,存在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也即暗物质,只是不可见的物质的另类说法,是相对于人们可见的物质如粒子或可感知的场的区别,并不是物质的相反形态或并立形态,而是从属于物质的,它只是物质的某种特别表达形态而已。

而依据能量的定义,可以确定暗能量,其实就是暗物质的运动,即不可见的物质的运动,而不是能量的相反状态。运动只有方向的正反,而没有正负的正反。

根据上面总结,就可以判定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实质:

暗物质:宇宙某时空区域不可见的物质形态
暗能量:暗物质的运动

这就是暗物质、暗能量的真相!

若名称叫不可见的物质,则很容易理解,当然也很俗气,空气就是不可见,玻璃也常透明,都非常直观。这宇宙某时空区域的不可见只是光与影的不可见,其实质仍只是更微观的粒子或场。

但它叫暗物质,那了不得了,这个名词太玄乎了,高高在上,与物质对等,在连物质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的西方现代物理,再提出暗物质这一概念,绝对可以唬住一大堆人。其实,它不过是看不见的某种物质形态而已,而暗能量,也不过是看不见的物质的运动而已。

那历史上有这个与暗物质一样观察信号的存在又有哪些呢?那就是以太。

以太,抛开最早对以太设定“绝对静止”这个错误判定,大略就是弥漫在太空中极其细微的客观物质存在。而历史上抛弃以太,在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让人们理解不了,这当然不是以太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自已认识不到以太的运动形态:以太凭什么要绝对静止呢?这里只需将“绝对静止”这四个字去掉即可,也即以太是自由流动的。于是可以发现,自由流动的以太与暗物质对光影信号影响的描绘,是完全一致的。自由流动的以太与暗物质的形态,是一模一样的。西方科学界在宇空中发现类以太的信号特征,又不肯反醒自身对以太的错误理解之处,于是提出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暗物质”概念。如此就可以定性:

暗物质=自由流动的以太

这里赋予古典以太概念以新的内涵:流动性,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批判”小节论述的一致。

无论是以太,还是暗物质,都源于人类对真空形态的宇宙空间有没有物质存在的困惑。对于“真空存在物质”,还是“真空不存在物质”的不同判定,是非常重要的宇宙观的分界线,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宇宙现象的内涵诠释。西方科学界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就是在“真空不存在物质”的研究之路上逾行逾远,从而无法理解真空表达出仪器信号特征。

物质=以太=太一=道,这是东西方文明对于宇宙本源的不同概念下的等式。现代人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本源,并创建出带有个人特征的新宇宙理论,他们都是人类科学进步的推动者。

笔者看到众多的创新理论中,各理论创建者赋予真空物质不同的名称:暗物质、虚粒子、太极子、宇宙气、光子、磁子、电荷子、正负电子对、空间本体、引力子、能量,等等,这些都是以太的不同名称,其内涵基本一致:有粒子形态,弥漫在整个宇空,有流动性,等等。自然,创造这些概念的人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会认为存在暗物质,不存在以太,存在虚粒子,不存在暗物质,等等,这其实与说“存在西红柿,不存在番茄;存在地瓜,不存在番薯”一样。这种否认行为,是意识不到这些创新概念都指向“宇空充满自由流动的物质”这一内核,这是被文字概念误导的结果。道德经开篇的“名可名,非常名”这一警言,就包含了这一纠结名称而忘了实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