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力场与流场

万物周边空间存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构成波流一体。

万物周边空间存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构成波流一体。振动,就是复杂波动。以物体为中心为振动源,振动能量向远方扩散后会呈衰减趋势,从而导致相伴相生的以太旋涡角动量也呈衰减趋势。在物体作为振动源的整个向外围空间扩展距离上,是呈距离的三次方衰减的。如在距离振动源是1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能量单元,那么在距离振动源是2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8=125能量单元,那么在距离振动源是3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27=37能量单元,如此类推。这是由于振动能量以体积的形式扩散的。

这整个衰减作用,在物体周边空间形成以太作用的梯度颁布,即以太振动力场与以太流动力场,简称振动力场与流场。

振动力场的方向是自中心向远方指向,流动力场的方向是自远方向中心指向,两者方向相反。这是由于振动波是通过压力差释放能量而向四周扩散,中心振动时产生以太压力大,而外围压力小,于是振动力场的方向指向外。而以太旋涡是通过流速差来产生物质作用的,越靠近中心涡管壁,流速越大而压力越小,越是外围流速越小而压力越大,于是流场的方向指向内。

这两种力场,是万物之间能发生关系的核心作用方式。

当另一个物体落入这振动力场与流场之中后,其自带的振动力场与流场,与物体空间里的两个力场由于方向不同,从而产生相互作用。物体的周边空间振动力场与流场会因各自强度的大小不同又方向相反,而让物体有整体性的指向外或指向内的力场,从而让另一个物体产生靠近或远离或保持稳定距离的运动状态,表达出吸引或排斥或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宇观上的万有引力、宏观上的磁场吸引、微观上的电荷作用,都是这种振动力场与流场的现象表达。

以太振动力场与流场这种衰减作用,也导致红移现象,即远振动源距离的波的波长,比近振动源的波的波长要长。在局部空域内的这种波长因衰减、距离的关系,会影响这一空域内的以太分运动布形态,进而影响处于这一空域内的其它物体的空间结构形态或运动变化状态。这也是生命物质结构差异化的重要物质作用成因,会在后续章节陆续描绘。

振动力场与流场是成对出现的,在于振动波以以太为承载媒介,由于场涡模式的波传递过程,能量必会部分滞留在以太上,场涡牵引以太后表达为旋涡或涡旋,尔后振动波、旋涡与涡旋被仪器探测到,就分别产生相应梯度分布的场信号。也因此除了振动力场与流场是双生关系之外,振动力场、流场同以太振动波、以太旋涡也是相对应关系。书中任何提到振动力场与流场的地方,都隐含“振动波”与“以太旋涡”两概念同时存在,反之亦然。作者在具体描绘时之所以只用前两者或只用后两者,只是为表述侧重点不同而选择,比如强调作用关系,则用振动力场与流场两个概念,强调形态运动模式,则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两个概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