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尔效应机原理

瑟尔效应机,据称该机器由英国人约翰瑟尔(John Searl)发明制造,其运转时可以不用外界能源输入,就可以自主产生强大的磁场和电力输出,并可产生升力与反重力现象,被认为包含重大宇宙奥秘,并能提取宇宙自由能源。这机器让人甚感惊奇,但其背后的运转原理则模棱两可,莫衷一是。这里作者用以太旋涡理论对其运转机制作一番原理性解析,以还原瑟尔效应机的真正面目。

 

一、前言
二、瑟尔效应机结构
三、以太基础理论
四、瑟尔效应机的材料分析
五、瑟尔效应机运转原理
六、伴生现象的物质作用机制
七、伪自由能源
八、钕金字塔发电机

一、前言

瑟尔效应机,又称为瑟尔机、瑟尔发电机(SEG),“瑟尔”又作“赛尔”。据称该设备由英国人约翰瑟尔(John Searl)设计制造,其运转时可以不用外界能源输入,就可以自主产生强大的磁场和电力输出,并可产生升力与反重力现象,以此基础制造出发电设备和飞行器。

瑟尔效应机的发明,及其莫明其妙的运转机制,诞生自由能源概念,也被科学界认为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从而加以否定。人们之所以误以为这机器运转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在于机器发明者不知其背后的物质作用机制,科学界也用错误的物理理论如电、磁、原子等相关概念下的经典理论,来解析这一机器运转后产生的现象,但都得不到正确满意的答案,从而让这个发明成为神秘存在。

而引入“流动的以太”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理论拓展,即以太旋涡理论,就可以很简单地解析瑟尔效应机的运转原理。其运转看似是无源,不用能量输入就能永动,看似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都止于看似而已。瑟尔效应机,在以太论下,有着非常浅显的运转原理解析。作者这里从瑟尔效应机的结构介绍开始,逐一解析。

二、瑟尔效应机结构

这里作者对瑟尔效应机的结构作一个简单介绍,主要引自百科知识:

“这个设备由1-3个圆环和1-66个(或更多)转子嵌套组成。
圆环和转子是相似的4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金属钕-聚四氟塑料(特氟龙)-永磁体-铜。
每个圆环是4层不同材料的环嵌套合成。
每个小转子由8段相同的薄铁饼吸合叠加,共32个部件组成。
转子靠磁力吸附在大转子上,转子围绕大环高速旋转后,他们之间会产生磁悬浮间隙,做无摩擦滑动,因此设备没有磨损件,寿命可达数十年以上。
设备的产出大于输入,一经初期的启动后,即可持续运行,理论上来说是不需要常规输入的永动设备。”

“为了收集电能和控制转速,可以在外围加上感应线圈。线圈工作时的磁场可以对转子产生作用力,影响转子速度,让机器启动或停止。 转子经过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以此方法收集输出电流。”

瑟尔效应机运转时,还会产生诸多伴生现象:

1、反重力现象,即机器整体重量减轻,据称还可以飞起来,或让家电自行启动。
2、温差现象,即机器中心钕环的温度,中心降温数十度,或降到零下几十度
3、辉光现象,即会在机器周边空间产生奇异的光
4、传说处在机器边上还能修复伤口、治疗癌症等

瑟尔效应机最令人不解的运转特性是无源,即没有能量输入就可以永动运转,这被认为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也有人根据此现象创造出“自由能”概念,认为宇宙中看似虚无的空间充满着某种未知能量,称为自由能。此瑟尔效应机的运转,就是从这宇宙虚无空间里提取并吸收这股能量而运转。更有阴谋论者认为瑟尔效应机之所以不被深入研究与广泛推广,是这种免费的自由能源会损害能源集团的利益,从而遭受打压而故意被掩藏与否定。

三、以太基础理论

要正确认识瑟尔效应机的运转原理,必须依托正确的理论,这又是建立在正确的宇宙观、时空观及物质观之上。理论正确及三观正确的唯一标准,是理论描绘及三观是否与宇宙原貌一致。这里作者用自认为正确的以太旋涡理论来解析瑟尔效应机原理,对所需的基础理论与新观点作一个简单罗列,以让读者知道作者是依托哪些新认识来解析瑟尔效应机原理的。

这些基础理论与新观点的详细解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览作者的《广义时空论附录(上)·万物意志篇》一书。而要真正理解这些基础理论与新观点,则只能依赖读者自己对宇宙原貌的感悟与认识,作者这里的任何表述,都只有参考价值。只信作者的说教,会陷入迷信的境地,这不是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1、宇宙所有物体都是由以太构成的,以太是流动的
2、原子、电子都是微观以太旋涡,原子核、电子核是更微观以太旋涡的堆积体
3、原子通过其空间内的电子连珠向外界传递振动能量
4、磁场、电场、电荷、引力场都是不同时空尺度以太旋涡的力场
5、地球周边空间,存在宇观以太旋涡。重力场的本质是地球表面静电场,是地球表面以太湍流的力场
6、磁铁的磁性成因是强以太旋涡牵引周边原子以太旋涡形成环形电流,进而根据电生磁原理产生磁场
7、电是导体内的定向以太振动波

四、瑟尔效应机的材料分析

由这个瑟尔效应机结构可知,其环内侧存在一种特别的稀土金属——钕;其环外侧存在一种常见的金属——铜;中间则分别是永磁体与特氟龙。瑟尔效应机是这四种材料的特定空间结构体,瑟尔效应机的原理解析,其实就是解析这四种材料有机组合之后的物质作用关系,由此也必须先认识这四种材料的特定属性。这里以百科知识为参照,分别就这些材料的新认知,作个以太旋涡理论下的简要说明:

1、钕百科知识:是一种稀土金属,化学符号Nd,原子序数为60,镧系元素之一,单质为银白色金属,是最活泼的稀土金属之一,熔点1024°C,密度7.004g/cm³,有顺磁性。在空气中能迅速变暗,生成氧化物;在冷水中缓慢反应,在热水中反应迅速。掺钕的钇铝石榴石和钕玻璃可代替红宝石做激光材料,钕和镨玻璃可做护目镜。钕在稀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左右着稀土市场。金属钕是可以与铁、硼等元素原子构成永磁材料,其磁体磁能积高,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

以太旋涡理论下,钕原子的空间结构在经典原子模型下的描绘是错误的,但其宏观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则是客观的。在于宏观是现象层面,人们观察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事实描绘。微观描绘则是理论层面演义的结果,经典原子模型是错误的,基于经典原子模型建立的诸如核外电子排布、电子云模型,都是错的,具体的关于钕原子属性的相关认识也是错的。

由这钕的宏观物理化学特性可知,钕元素原子,是一种高角动量、高电子连珠偏向的原子以太旋涡结构。考查其原子活跃性,属于“连珠频率高,偏向大,角动量高”的微观以太旋涡。钕原子以太旋涡,其活跃性只比放射性元素原子低一级,属于非常活跃的微观以太旋涡。如此状态下,钕原子以太旋涡及宏观结构的钕金属块,每时每刻都在向四周空间发散电子连珠偏向下的振动能量,即弱辐射能。这一概念是参照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辐射能”提出的。

这振动能量相对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辐射要弱,不表达出中子、γ射线之类的可检测的强辐射,但比普通金属如铜、铁对四周空间的影响又要大得多,比如导致钕金属块的表面以太湍流层更厚,作用范围更广,诸如此类特性。若人们难以理解钕金属块向四周发散振动能量这一场景,可以直接用烧得红亮的铁块来类比——铁金属块周边空间充满红外辐射并可被感知,钕金属块周边空间也充满更高强度的以太层次的辐射,只是没有相应仪器而不被感知及认识。

钕原子以太旋涡在宏观上带来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其与其它元素物质结合时,如与铁、硼元素原子以太旋涡形成特定合金后,其合金空间里,钕原子以太旋涡由于其高活跃性,并不能被完全耦合形成固化的同旋异极吸附结构或异旋同极吸附结构,而是处于自由态,也即离子态,还能保持钕以太旋涡处于高速自转与自由轴偏向状态。当自由态的钕原子以太旋涡牵引周边附近空间的铁、硼原子形成环形电流后,环形电流继续形成次生以太旋涡,次生以太旋涡在宏观上的力场表达为磁场。这也是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极强磁性的物质作用根源。

2、铜(Cuprum)百科知识: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

同样,以太旋涡理论下,铜原子也是微观以太旋涡,经典原子模型下的微观层面的描绘也是错的,其宏观层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则是客观事实。根据铜金属在宏观层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反推知道铜原子以太旋涡的活跃性属于“连珠频率高,偏向小,角动量高”的一类。这个微观物质运动与宏观物理化学属性相对应的过程如下,钕同理:

连珠频率高,对应柔软、远紫外谱线数量丰富,呈金属态
偏向小,对应化学属性不活跃
角动量高,对应密度高

如此铜原子以太旋涡的不活跃属性,使其宏观的金属态能承载外界的强振动能量之后,能提升铜金属内部的原子以太旋涡的振动强度。

3、永磁体,其物理特性是在其周边空间存在大以太旋涡,旋涡的力场被仪器探测到,就是磁场。永磁体的磁场成因也是其内部存在环形电流,其内部产生牵引作用的可以是自由态的钕原子以太旋涡,也可以是自由态的石墨烯以太旋涡,等等。

4、特氟龙百科知识:是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俗称“塑料王”,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 白色蜡状、半透明、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180~260ºC长期使用。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亦成为了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

特氟龙在这瑟尔效应机中,是起到支撑骨架及隔片的作用。

五、瑟尔效应机运转原理

瑟尔效应机里,一环的四层结构是钕金属处于内层,铜金属处于外层,内外两层中间分别是永磁体与特氟龙层,如此结构应极活跃的钕与很不活跃的铜相临近,产生钕原子以太旋涡振动的单向传递,即钕原子的振动力场指向铜原子,一如温差发电的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能量,又如PN结中P指向N的能量势差,甚至太阳光照射地球也类似,两者间会形成电势差,并让铜原子以太旋涡提升振动强度。

而铜环的内侧是永磁体,周边空间存在一个大以太旋涡。以太旋涡的流转都具有单向性,即其旋涡方向不是在顺旋涡流转,就是在逆旋涡流转,如此永磁体以太旋涡会牵引被钕振动能量提升活跃性的铜原子,沿旋涡流方向作单向振动传递,一如风吹过时会牵引声波沿空气流方向偏折,流速越大偏折也越大。这个单向振动传递在圆周闭合的铜环内表达为以太波振动传递,也即环形电流。环形电流根据电生磁原理,再产生次生以太旋涡与铜原子间的以太流喷射,对铜环产生反冲作用,宏观上既表达为磁场,又让周围的转子在涡流相冲作用下产生高速绕环旋转。若环数多的话,铜环在转子的反作用力下牵引粘连一起的四层环一起旋转。

瑟尔效应机大圆环周边的众多转子,有一样的结构形态与内部振动能量辐射与发散场景,也会在周边空间形成一个略小的以太旋涡,如此大环以太旋涡与转子以太旋涡相互嵌套,形成一个如有滚珠结构的转轮,能极大地强化大圆环以太旋涡的旋转。

这就是瑟尔效应机原理。

瑟尔效应机的发明者曾用钕金属原子向四周发射自由电子来解释这机器能运转的无源机理。“向四周发射自由电子”与这里的钕金属原子以太旋涡向四周辐射振动能量(以太波)有相似的场景描绘,但其依托的电子、原子概念是经典原子模型下的结构描绘,且更无法说清“钕金属原子何以能发射电子”的内因,因此场景虽为形似,却是错的与不究根本的。

众多转子围绕圆环边自转边公转,这也是一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模式,整个瑟尔效应机及周边空间,是一个放大版的原子以太旋涡,或缩小版的太阳以太旋涡。对应如下:

圆环周边空间——太阳、原子以太旋涡空间
转子周边空间——行星、电子以太旋涡空间
圆环(磁场)——太阳(磁场)
转子(磁场)——行星(磁场)
圆环钕层——太阳地心,原子内核
转子钕层——行星地心,电子内核

这一结构里没有什么玄乎的自由能源,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幻方法则,更不是无源的,能量源就是处于强振动状态、非常活跃的钕金属块本身。现实中人们发现两种不同活跃程度的金属块连在一起,两端会存在电势差,钕与铜相临近也是一样形成电势差的过程,只是两者中间多了个永磁体纠正振动能量的传递方向,进而产生“钕原子振动——>铜原子振动——>以太纵波传递(环形电流)——>次生以太旋涡运动(磁场)——>转子绕环运动”这一能量持续转换与传递过程。

这瑟尔效应机,其实也是一个自带电源,且电路及线圈均简约化的电动机。

普通电动机通电源后,其定子永磁材料与转子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而产生转动。在瑟尔效应机里,钕金属环充当电源及正极的作用,铜金属环充当转子线圈及负极的作用,永磁体环则对应普通电动机里的永磁体定子。

六、伴生现象的物质作用机制

瑟尔效应机在运转时产生几种奇特的伴生现象,这里作一个以太旋涡理论下的简单物质作用机制分析:

1、反重力现象。这是由于瑟尔效应机运转后,其周围空间存在大以太旋涡与以太湍流,这大以太旋涡与以太湍流的力场与地球表面的以太湍流力场相斥,表达为重量减少与反重力现象。若这个力场作用于家电,可让家电电路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于是会看到家电莫明开启现象。

2、温差与降温现象。这是由于瑟尔效应机运转后,钕环的原子以太旋涡的热振动被电势差与永磁材料定向牵引流向铜环原子以太旋涡,表达为钕环降温而铜环原子活跃性提升,形成温差。而铜环内的原子以太旋涡提升振动后,通过电生磁原理转化为周边空间大以太旋涡的角动量,而不是转化为铜原子热运动,如此整个机器处于不断降温状态。这其实也是半导体降温原理的体现:钕—P结,铜—N结,钕原子以太旋涡振动能量—电流,四层套环形成钕—铜版的大号PN结。

3、奇异发光与辉光现象。这是瑟尔效应机运转后,其以太旋涡的力场与地球以太湍流的力场涡产生相冲相合作用,两力场平衡位置的空气分子处于受激状态,从而能受激发光表现为辉光。原子受激发光的原理可以参考《万物意志篇》章节“六、微观世界—原子发光原理二·受激性发光”。

4、修复伤口,甚至治疗癌症。这一解析涉及以太旋涡理论下的更多拓展认知,如基因原理、细胞复制、癌症成因等等新认识,这里篇幅有限,就不详细解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作者的“癌症原理”一文来理解。简略表述就是瑟尔效应机运转后,在其周边空间产生大以太旋涡与强能量振动,可以提高体细胞的活性,进而加快细胞复制能力,表达为有助于修复伤口。同时,其强振动能量可以干扰癌细胞空间的以太旋涡,进而破坏肿瘤的活性,一如大蒜的功效,从而能治癌防癌。

七、伪自由能

瑟尔效应机,由于其特殊的运转现象,及现代科学错误的宇宙认知,让人们感到莫明其妙,由此有人猜测宇宙中存在自由能源,大略是无穷无尽免费提取的能源,并将其不能在经济生活中大力推广应用归咎于能源利益集团故意打压,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

现实中瑟尔效应机的奇特运转原理在本文解析之前是不可知的,自由能源概念也只是一种现象背后的物质作用猜测,并没有真正的原理性内涵说明。除此之外,这种机器不能大力推广应用的最大原因,在于这一机器结构的核心材料——金属钕过于稀少且价格过于昂贵。

地壳上的金属钕,据推算其含量只有38ppm,即0.0038%,这一数值参照金属铝的含量是8.3%,可知这是极为稀少的存在,根本不能在现实中支撑起大规模的技术应用。当下市场价格更是1千克接近1000元,远比铝的1千克21元不到要高出许多倍。用瑟尔效应机提供电能,还不如用铝盐发电来得更经济合算,而即便铝盐发电也只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能源应用形式,更何论必须采取稀土金属钕的瑟尔效应机。因此这瑟尔效应机不能大规模推广是必然的,与机器成本太高有关,与能源利益集团无关。

瑟尔效应机,只有科研价值,而无现实应用价值。

金属钕其实就是瑟尔效应机的燃料与电源电池,在这机器里属于消耗品。瑟尔效应机的驱动能源,在原子层面,就是电子连珠的偏向作用,在原子核层面,则是钕原子核内部更微观以太旋涡在平衡位置强烈振动时产生的弱辐射能,无论哪个层面,最终都归结于以太运动。

金属钕原子核内部空间的更微观以太旋涡的强烈振动,会随温差现象与降温作用的持续而逐渐降低,从而导致钕原子空间以太旋涡的流转速度减弱,及钕原子核空间的稳定性削弱,进而降低涡流对核外电子的约束,最后表达为电子辐射或阿尔法辐射,及钕原子核分裂。钕原子以太旋涡还会转换为更低一级原子量的元素原子,最终不能持续输出振动能量而让机器摆停,一如电池耗尽。除此之外,宏观上钕金属块还会变得易碎,或直接碎裂造成机器损坏,等等。

整个机器运行,非人们以为的“永动”或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这机器里不存在不可明状的“自由能源”这一能量形态。万物皆是以太运动的特定时空形态在意识里的反构,本身也处处就是能源,人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方便实现不同能源形态之间的转化。

八、钕金字塔发电机

一个正确的理论,除了能对未知现象进行原理性解析之外,还能在这理论之上构建实验并预测结果。这里作者同样用这四种材料,再添加几个小零件,构建出一个瑟尔效应机变体之后的能源供应装置:钕金字塔发电机,以验证以上原理解析,即钕金属为瑟尔效应机能量源的判定是正确的。有兴趣又有条件的人可以依此构架来进行实验,以验证作者的实验预判,记得作好安全防护。

先说装置构架:

一个金字塔形的钕金属块,越大实验效果越好
一个带柄的有缺口的铜环,越大且螺旋环数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一个圆柱形永磁体,磁场强度越高越好,圆柱半径与铜环内半径相当
一个晶体二极管,几根导线,一个LED灯泡或白炽灯珠

如下面图示连接电路,导线一端连铜环缺口端,一端连金字塔形钕块的底中心点,中间连灯泡与晶体二极管,再将钕金字塔形的钕块顶端与铜环的柄端焊接,形成闭合回路,最后永磁体放在铜环中间,即可开展实验。

再说实验判定:

作者根据上面提到的钕金属由于原子活跃性而存在强振动能量,预判在这个实验装置里,钕金属原子以太旋涡的振动能量,会通过金字塔形结构汇集到顶端,再通过铜环传递后,形成环形电流,经过导线传递,最终会导致灯泡发光。如此装置也是不用外来能量源就能让灯泡发光的。

而柱形永磁体的N极与S极互换,将影响灯的亮度,这是由于永磁体的以太旋涡在N极与S极互换后,其旋涡方向转变,会对铜环里的电振动波起牵引或阻碍作用,从而影响电流电压强度。

晶体二极管是为了规范电流方向。采取金字塔形结构,是为了将钕金属块的振动能量汇集到顶端,以强化实验效果。

以此实验装置来验证钕金属本身就是能量源的判定。

抛开此实验中环、塔等奇异形状的设定,这实验装置其实就是个两种不同活跃性金属连在一起并有闭合回路的结构,也即接触电势差发电机,简称势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与温差发电机有几近一样的发电机制:高温端振动能量传递给低温端,表达为电——活跃性金属振动能量传递给不活跃性金属,也表达为电。当然,科学界关于接触电势差的认识也是错的,这里就不继续解析了。

瑟尔发电机,其实也是一个势差发电机。

实验拓展:金字塔形钕块,可以考虑用装在金字塔形容器的水银来代替实验。若金字塔形钕块,用普通金字塔形铜块代替,再在底面用火烧加热,则这个势差发电机就变成温差发电机。

这个实验构架还可如下图设计,直接将金字塔形钕金属块置于有缺口的铜环与永磁体中间,灯与金字塔形钕金属块的顶端相接,再通过导线与二极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效果一样。

侧视图:

这一实验构架,也是金字塔原理的应用之一。

俯视图:

附一些瑟尔效应机的相关视频与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

俄国人做的瑟尔效应验证机

听说过瑟尔效能机吗?

自由能源—约翰·瑟尔的故事

瑟尔效应机详细结构

最后,话说这个瑟尔效应机结构俯视图,与雪印堂的堂标很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