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体振动形态

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中心粒各自的振动在相互干涉与制约,导致中心体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散干涉振动能量,表现为复杂波动。由于波发散后的衰减效应,导致中心体整体向远方空间传递的能量波,波长不断变长与波幅不断变小,即出现红移现象及波振幅强度减弱。

每个中心粒又是由九个平行并环绕排列的微管组成,微管又是由蛋白质分子及其它元素分子构成,蛋白质分子与其它元素分子又随时处于以太波动与流动形态,不同生命细胞的微管有长有短,管径有粗有细,微管又强化了周边环境的能量波动,这环境的能量波动又是一种复合型的波动形态,如此众多不同时空尺度的物质空间分布形态与嵌套关系,及干涉波动形态共同叠加,导致中心体向外发散的干涉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中心向外处于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这种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处于整体有序,局部无序的频率、振幅形态,并导致中心体周边空间的以太处相应的波动与流动,表达为中心体振动力场与流动力场也处于相应复杂的能量形态,是为中心体以太波流一体。

不同生命细胞的中心体,及同一生命的不同细胞的中心体,都各自有不同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进而导致具体的一个细胞空间,有不同能量强度与广度的中心体以太波流一体形态。这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在中心体振动的初始,存在一个最长的波长,与最高振幅的能量波动形态,这里称之为基频波。所有调频调幅波,都是在这个基频波的基础,不断地细化,表现为更高的频率与更低的振幅。这种基频波携带其它高频振动能量,与电谐振很相似,也与心电图有相近的形态,这也是全息。

笔者将以基频波的频率与振幅大小为参考点,给这种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作一个简单的分类:高频率,中频率,低频率,及高振幅,中振幅,低振幅。如此共有九种排列组合方式。

频率/振幅
高频率高振幅 高频率中振幅 高频率低振幅
中频率高振幅 中频率中振幅 中频率低振幅
低频率高振幅 低频率中振幅 低频率低振幅

自然,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分类方式,也可以再细分,比如将频率范围分十个层次,同时将振幅范围也分十个层次,这样就可以有一百种排列组合方式,不一而足。具体取哪种细分方式,按需而定即可。

对于不同细胞的中心体来说,其波动能量的影响范围应频率与振幅的高低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力度与广度分布。比如相同振幅下,高频率波动的中心体,其影响力场就大,反之低频率波动的中心体,其影响力场就小。又由于低频率的波应绕射作用可以传递更远,相同振幅下,低频率波动的中心体,其影响范围更广,反之高频率波动的中心体,其影响范围要相对小。而相同频率波动的中心体,其波动振幅越大,影响力场与范围也都要大要广。

对于环境态、偏向态干涉的中心体来说,其向外发散的振动波,也会是相应衰减形态的调频调幅波,比如这种调频调幅波即可以应环境局部区域能量聚集过多而出现整体能量水平升高,也可以以应环境局部能量消散过多而出现整体能量水平下降能趋势,从而让生命细胞空间的波动能量,展现出复杂的分布形态。这也是生命体展现出丰富多彩、姿态各异、千类万别的物质作用根源。

何谓僵尸

何谓僵尸?尸化之怪也。

人分生死,气分阴阳。山川大泽,气相不同。涡行成穴,流行成脉,曲折宛延,连绵不绝。穴脉之地,气聚阳足。人处之成仙,尸处之化怪,石处之得灵,草处之化芝,木处之成精,蛇处于化蛟,禽处于化鸾,鹿处之成麟。万物处之,皆有所化。白泽毕方皆从其源,狴犴貔貅亦自所出,洞天福地因其得名,金阙仙阁依其方建,谓之气穴龙脉。今人无知,归于神谬,科学蒙心,不识真道。

尸处阳足之地何以能化怪?

尸者,亡人之遗骸也。人者,天地阴阳灵气集结之形也。其生者,阳消阴涨后气虚精溃,至神情惓怠形体不支,是以亡。猝亡之时,魂归太虚而尸未凉腐,时处穴脉之地,形受阳气复生。固然,魂已消魄已散,形可动行却僵,谓之僵尸。

尸怪受阳生发,毛发甲齿日增,呈兽毛獠牙鬼爪状。然生机不足,致血色暗淡皮肤青白,不可直视。行后远离穴脉,体阳渐涣,为保生形,复趋阳地。生人活物血气充盈,浊阳四散,故喜饮之,是为害生。烈者焰火日光过犹不及,伤灼肤目,是以恐遁,故昼伏夜出。

 

 

作者注:驳梁兴扬道长以鸡脯腊肉为僵尸论,感其妖言惑众,故有作。增补。

先天混成与真空妙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曰道——道是先天混成之物。太上有初,有一物存在——太一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是道的显化。真空妙有,空色无相——空与色都是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空对应的是实,即万物万事。

以上主体是道家与佛家的经典语录,都是文字表述,是人在说,这是核心关键所在。

当说“道”时,是人意识到万物背后有一个本源。这本源就是道。道是不是混成,其实人是不知道的,但通过万物形态不一,大小不同,寿数长短各异,这么些个杂乱的组合混搭,来形容这一本源的形态,于是就有先天——比天地还要早的太初,混成——与万物一样乱,这么个形容。本源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其实是无人知晓。

当说“空”时,是人意识到万物的变化过程,都是成住坏空,都归于空,也就是“寂无”这么一个状态。此物之空,彼物之成。你胃空了,吃了苹果,胃实了,同时苹果空了,如此这般。空的背后是什么,其实人也是不知道的。但万物由空中诞生,又归于空。于是就有真空——万物终极状态,妙有——这不可知的状态中可以妙化出神奇,这么个形容。真空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其实也是无人知晓。

​道是万物本源,真空是万物终极状态。道是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真空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容描绘。因此真空,说的就是道的状态。先天混成也说的是道的状态——人通过万物这种实在,来比喻道,既然万物是实在的,这实在的笼统整体,就是道,于是人是可知道的形象,表述为先天混成。人不可知“道”本身,只能悟,无法在意识形态确定的描绘,这是空的本义。妙有,说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显化出这大千宇宙世界,本身就是极为奇妙的。成住坏空,是循环过来排序的:空化成成化住住化坏坏化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循环过来排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于是可知:真空里有什么,其实真空中有道。

两种描绘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从无着手来描绘本源,一个是从有着手来描绘本源。没有人能确信哪种描绘更准确,只取决于人如何选择:选择道家所言,选择佛家一说,或都选择,或都不选择,或无所谓选择。根本在于人只能通过光影来感知本源,只能得到本源在意识里的感觉,而感觉永远不是真相,是很主观的东西。于是佛家说一切有有法如梦幻泡影,在于一切有为法,都是感觉而已。不止万物是一种感觉幻觉,佛家说的空,其实也是一种幻觉,即假空。真空,则是描绘这种假空(幻觉)的对立面,其实说的是有,真空=妙有。佛家又说“不可说”,在于你一说,就会陷于文字的排列组合,你一说,就会陷入主观的境地。即然说的东西,都是梦幻,都是泡影,真不如不说。佛家又说“放下”,就是不要执着于主观感觉下这种梦幻泡影,于是就可以让心平静,心平静之后,人就会变得善良、慈悲、宽容,若人人如此,世间也就太平了。

道家强调悟道,就在于知(道)识(道)只能得到文字与描绘,只停留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二三万物这些表述上。道作为本源,是无法通过知识与文字来表述的。如何个悟,要你自己悟。而只有悟道了,能感知到道生化万物,又灭消万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也就不会执着于万物的一时变化,能让人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万物变化,如此同样可以让心平静,同样可以让人变得善良、慈悲、宽容,若人人如此,世间也就太平了。

两家的说法传法,都是为了个性圆满,世间太平,人类和谐,只是着手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