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印堂主人注:本文章为破乎一关于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后的意义的问答中,某匿名用户揭露量子通信卫星是骗局的回答,发表时间大约在2020年左右。因破乎无耻将此回答删除以期掩盖事实,故于雪印堂保留其文本(全文引用,格式都不变),以公开这骗局真相,并附失效网址。
日月昭昭,这量子卫星通信骗局,终有大白于天下一天。
(失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04116/answer/118748150
(雪球网同一文章链接)https://xueqiu.com/1226553429/73888988
匿名用户
可能存在事实错误
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先是一个疑问
关于量子通信卫星:
科大的某人原来只想忽悠国家一点钱,结果没想到第一笔钱到位后,第二年再骗钱的时候,国家高层领导居然相信了,变成了重点关注的项目,一直盯得非常紧,导致某人无法自圆其说了,只好继续骗下去!这几年一共骗了国家20多亿的科研经费,还说15年开通北京~上海的经由光纤传输的量子通信线路。结果国家把光纤建好了,量子通信却开不出来。某人竟然厚颜无耻地对我朋友说:“华为都没有搞出来,我怎么可能搞出来?”
就是现代版的滥竽充数!
但是比滥竽充数更可悲的是:当主管部门的领导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的时候,投入已经超过10个亿了,项目已经走得太远了,担心如果揭发这个骗局,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居然选择和某人同流合污合伙继续骗下去。
结果就是:骗局越来越大,骗的钱越来越多,现在更不敢通报真像,只能继续骗国家的钱,无法收手了!
现在这件事所有的人都知道是骗局,只有国家最高层的领导不知道。所以这帮人(慢慢地被牵涉的人为了自保,已经成为骗子共同体了,笑话吧?)只能靠编织更大的骗局继续骗下去,犹如吸毒一般欲罢不能了!
所以我说这件事最后如果马哲博士知道真像后,会有一大批人被杀头的!
纸包不住火!中国现代版的滥竽充数已经快演到尽头了!坐等真相大白、被世人嘲笑的那一天吧!
—转发,求证,看戏—
从技术角度讲讲量子通信的扯淡性
本帖最后由 轰天虎龙 于 2016-8-22 22:22 编辑
本人以前从事过通信方面的工作,本科的时候因为专业需要也学过量子力学,最近所谓的量子通信比较火,听说还要上市,就好奇找了很多资料看,甚至翻出读书时的那些书,哈哈,发现所谓的量子通信就是个大忽悠!
首先声明,这里说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而不是潘建伟等人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量子密钥分发(这个玩意儿估计做密码的都觉得很逗逼,也就是这次量子卫星要做的事情)。量子通信,为什么量子,从字面上看你的信息载体得是量子物质吧,问题是现在的光纤通信就是以激光为信息传输媒介,而激光通常被认为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产生的明亮光束,否则哪来的量子光学那么厚的书?所谓的量子阱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等,光子就是玻色子这种量子,所以现有的激光通信也可以叫做量子通信,用光量子做载体的通信嘛!只不过人家没有起这么fancy的名字来当噱头!
如果潘等人要做真正的量子通信,ok,那么请用比激光还要更“量子”的物质来做信息载体,否则量子通信还有什么意义?ok,那唯一的候选人就是所谓的纠缠光子了吧。不才恰好也还记得量子纠缠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和量子力学诞生初期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对量子力学本质的争论有关,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然后要实现纠缠的光子何其难也,需要实验室里特制的设备。这方面的实验,我查了文献,最早是阿斯派克特使用两个激光源激励钙原子产生光量子纠缠对,后来罗彻斯特大学的伦纳德·曼德尔(Leonard Mandel),利用激光照射在非线性晶体上产生的自发参量转换,产生更为稳定可靠的纠缠光子对。总之,制造纠缠光子很难,制造多个纠缠在一起的光子群更难,否则潘建伟也不至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每把纠缠光子数提高一个就能发nature,再拿个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什么的。问题是,我干吗要用纠缠光子做信息载体呢?本来产生它就太难了!这就是潘他们做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原因,因为Bennett和Brassard在1984年在纠缠光子对的基础上提出了QKD的一种协议(BB84协议),号称是具有绝对的保密性,先不谈这个“绝对”是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我真的看不出拿纠缠光子做信息载体有什么优势。第一,纠缠光子太难产生了,需要特殊的昂贵的实验室装置,BB84协议需要产生单光子,这就要求激光的光强必须极其微弱,除了需要特殊的光纤来传送,还需要特殊的发送端,你得产生单光子啊,还要有高灵敏的接收端装置。如果不用这些,像量子卫星那样直接在大气中传输,就得要求光子不能被背景所污染,就不能在白天传输,就算在夜晚,也不能有月亮,甚至星光也会影响,而卫星的运动速度那么快,那么就想很多人提到的,星地量子通信只能在很短的窗口期进行。第二,纠缠光子怎么来编码荷载信息?我想除了需要新的编码理论(这肯定是潘等人根本不会的),还需要大量纠缠在一起的光子,然而事实呢?以前潘做个八光子纠缠都能发nature了,这几年也没多大进展,八个纠缠光子至多能给出个64个基元态,太少了,根本不足以编码巨量的信息,更离谱的是,纠缠光子还有退相干的巨大问题,这就得在特殊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弛豫时间现在很短很短,离稳定通信要求差了多少亿光年。第三,一项新技术要能达到工业应用,起码得有几个优点,首先是可靠性,就是你得能长时间稳定工作,量子通信能吗?纠缠光子都那么难产生,何况编码、发射和探测!在实验室里这都是做实验的,恐怕需要选点好数据,这样标准差才能小点好发论文对伐?而是可放大型,就是功率啊,带宽啊,速率啊,可以不难么难的放大,那么量子通信可以吗?就像很多网友问的,不谈传输个图片,你传个“hello world”给我行不行?第四,量子通信从基本理论上就没准备好,比如要做通信,你的载体变了,就得有全新的编码理论吧,量子纠缠那么容易出错,你怎么利用冗余编码纠错,怎么利用编码处理退相干,就算你只讲密钥分发,起码你也得懂密码和信息安全理论吧,可惜找了那么多访谈,我发现潘的人确实懂物理,但根本不懂密码学,任何密码学专家看了BB84都有可能找出一堆漏洞来。除此之外,还有中继的问题,我查了文献还有中继是不是可信的问题。总结一下,量子通信只有一个值得商榷的优势:绝对安全;劣势却能找出一大堆。潘等人做做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完全没问题,但是你干吗吹嘘要做工程?还是工业化的超级大工程!工程和科学是两码事好伐,考虑的目标完全不一样!我能用普通激光做载体稳定传送信息,干吗要用你的纠缠光子?所以现在只能吹量子密钥分发,连图片文件都传输不了,首先你怎么编码都没解决!所谓的量子政务网、京沪干线,就是个大笑话,它通过量子物质能传送啥?告诉我!最无耻的是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骗国家经费也就算了,还要上市圈股民的钱!!!
科大的马甲们也不要再说什么你牛你干吗不到期刊上发论文反驳,这是一个工程问题,任何一个做通信的专家都会问上面的问题!
=====================
《为什么说量子卫星和它的鼓吹者欺世盗名?》
作者:paulsan
若要问为什么潘建伟是我们“科学大跃进时代”的奇葩,就要先听听他在焦点访谈中的奇谈怪论:“我觉得在原理上讲,至少目前的量子力学不禁止我们这么去做,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我把这边这个人还原成一团原始的物质了,然后到了那边把信息传过去之后,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之下,把他重构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的所有的记忆,所有的快乐,你所有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且不说这种“大变活人”说法常识上的荒唐,而且犯了一个所谓的量子信息专家绝不该犯得的“初级错误”——量子态是不可克隆的!他绝不该不知道量子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传的是态而不是实物,在没有经典信息辅助和完整Bell基测量的情况下,连传态都是概率性的!
如果说潘院士科学素质不怎么样,也只是“盗名”而已,其量子卫星的“欺世”不仅是人品问题、而且会祸国殃民,甚至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潘院士说,量子通讯卫星要实现更大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通信实现无条件安全”。但从科学上看如何呢?大家知道,量子保密通信必须有的经典信道通信是必须可靠的,要求要有绝对安全的信身份认证,否则窃听者会受到窃听和篡改和攻击。迄今为止经典通信身份认证要么使用一次一密,要么使用公钥密码。由于前者要传递大量安全的密码本并不实用,必须使用公钥密码保证量子通讯的安全。但是,基于公钥密码算法进行身份认证可以被量子计算机攻击破解。从这个意义讲, 即便经典信道是完全可靠的,量子保密通信的也不是绝对(无条件)安全的。基于目前技术, BB84协议的点对点通信距离只有百公里量级(各种接收侧信道攻击方案很容易摧毁其安全性),因此在长距离或网络量子保密通信一定要求使用“量子中继(quantum repeater)”,引入任何所谓的经典“可信中继”,都会造成密码本泄密,完全无法达到量子保密通信的要求。而潘院士的量子卫星绝无实用的量子中继,现在就宣布量子保密通信已经可以保障通信的绝对安全性,是极不负责任的!如果因此误导了国家安全部门,必将危及国家安全、“欺世”之罪大也!
潘院士说:“5年应该有初步的小规模的应用,10年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应用,15年我觉得应该能够惠及到千家万户了。”但是,刚刚发布的欧洲《量子宣言》称,10年以后才能实现实用的量子中继器,由此“融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保卫欧洲互联网安全”,而我们京沪干线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明年就成了!今年7月26日,美国海军等部门也发布《美国量子信息科学发展面临的前景与挑战》,提出的10年后的目标也远远落后于潘院士自己宣称的其目前的成就(只是也强调了潘院士有意无意忽略了“量子中继器” !)。事实如何,我们
心知肚明,现在不明就里的领导和群众也可以拭目以待!果真如此,我们已经,“超欧美” 15年,“亩产20万斤了”!
潘院士还上了凤凰卫视3月13日《名人面对面》
(http://
http://phtv.ifeng.com
/a/20160315/41563238_0.shtml)
开始谈心灵、宗教和哲学样子的东西。说“量子纠缠像心电感应”、“两性是物理的要求”、“信息有很大的概率是永生”、“是不是尽管有个生命的个体是摧毁了,但是信息是不是以某种形式散布到其他地方去了”。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样的话怎么出自潘院士之口,即使他的“科学素质不怎么样”“科学精神有欠缺”。但有人告诉我,他的硕士导师是练法X功的,而他博士导师Anton Zeilinger, 是一个国际大忽悠,而且多次拜见过达赖喇嘛, 我愕然了!
(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11 … ught-the-dalai-l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