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悟”

引子

某年日月,在老子吧有吧友诘问一个悟的理解,堂主有兴趣一答,故收录整理作一文章。问题如下:

整天鼓吹“悟”的网友们有义务告诉大家:
1 “ 悟”是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
2 如果不是,那请你告诉我们,“悟”是哪一种认识,属于该认识的哪一个阶段。
3 如果是,那请你告诉我们,“悟”是不是一种超能力,是不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4 如果“悟”是一种超能力,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那请你们给出悟的定义。

一、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二、悟,超脱于理性与感性之上,是认识宇宙的最高阶段
三、悟,不是一种思考方式
四、悟,是不是超能力也是相对人而言的
五、如何来定义与描述“悟”
六、心如何开悟
七、后注
附:《心经》

一、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但存在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事物。人类宇宙的内涵,由所有观察与想象到的事物构成,分意识形态及物质形态。观察能力的极限与想象力的穷尽处,构成整个人类宇宙的形态边界。边界之外,就是不存在,那是真的绝对的不存在,即无。观察与想象之外的事物,就是游离于理性与感性之外的事物。这个判定由不断发现新物种与新认识来证明。发现之前,新物种与新认识是游离于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发现之后,则增加了理性与感性认识,从而扩大了宇宙的边界。

所有有影像或有概念的事物,都不是游离于人类认识之外的事物,既然已有文字“悟”存在,那悟,就是一种可以被认识被解构的形态。不过,悟是游离于某些人类个体的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若一个人真的不懂“悟”是什么,那么悟就是游离于此人的理性与感性认识。而本家自认为懂得“悟”,于是悟就不是游离于本家的理性与感性的认识。至于两者哪个为真哪个为假,则无从判定,在于判定只是意识空间的一种状态,非物质空间的一种状态。若是假的,那哪怕是所有人共识认为是对的也都没用,宇宙大道会在某个恰当时期教所有人好好做人的,也因此存在“自大”、“自负”这类词,本家偶尔也会自大自负一下的,呵。

二、悟,超脱于理性与感性之上,是认识宇宙的最高阶段

人类认识宇宙的阶段是:观察-低级感性-理性-高级感性-悟,详细如下:

——观察:用五官与仪器得到事物的最直观形像与影像,是个正常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低级感性:对这些形像与影像的一般感觉描绘,是个会表达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理性:对这种感觉的数理分析、总结、推导,是个略有逻辑思维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高级感性:对这种数理分析、总结、推导的否定与升华,是个有高逻辑思维能力,且意志力强的人有这种能力。
——悟:对所有感性理性否定与升华后的状态,这是勉强说的,在于文字言语不能精确描绘这一状态。要有高逻辑思维能力,且意志力强,又心胸宽阔的人,才有可能有这种能力。

大部分人类处于低级感性阶段,即精英眼里所谓的群众、百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各安天命。小部分人类处于理性阶段,即所谓的精英;象社会上有钱的,有名的,有权的,这些人基本都是;他们奋发图强,突破困难,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与弄潮儿。以上两类人,在佛家眼中称为芸芸众生,世俗之人。还有很少数处于高级感性阶段;即所谓的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他们留下大量的经典名著、画本雕塑、美妙音乐,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极少数的人处于悟的阶段,所谓的佛家智者、道家高人,等等;他们留下少量对大道感悟后的心得口诀,流传于世成为圣典经书,指引后来者有缘者不断感悟大道。

有且只有一个人,处于道的阶段,即道的物化客体,又称为本源之人。有人对其这么描绘:“大道所生,天命所归,与道合一,超脱阴阳,无极而有极,为凡人时能逆天,为天道时碎虚空。无有至二,天命唯一。如道亲临。”如此描绘,本家都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但的确可以有这种能力。

高一层次的人的认识与状态是向下兼容的,非常人以为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三、悟,不是一种思考方式

理性为世人所夸赞,其实质只是停留在感性之上的理性。没有感性就没有理性,而有了感性,那只是感性基础之上的理性。而感性+理性=感性,由此所谓的理性,其实并非真的存在有一种绝然超脱的理性,因此可以被否定。这种否定,也是理性的否定。低级感性=低级理性,高级感性=高级理性。理性,其实不过是一种有序的感性而已。

非人们以为的,悟是可以用逻辑、推理再借文字概念之间的联结来达成悟的阶段,即通过思考、学习达成,这是理性观念对悟的错解,一如可以爬山沿台阶一级一级向上从地面走到山顶那么直观,悟不是这样达成的。

悟,是通过共鸣方式,与大道共鸣,方能达成悟的阶段。这就如钟声共鸣一般,两个有相同振动频率的大钟,敲其中一个,就算两者相隔距离很远很远,另一个也会嗡嗡发声,这就是共鸣,但在两钟之间,基本感受不到什么声音声响。而与大道的流转有一样振动频率的心,也就能感知到大道流转时发出的声响、轨迹,这就是悟的层次。

心,是如何与大道形成共鸣而达到悟这一状态的呢?这要依靠心的解析认识,与心的自我觉醒,下面继续论述。

四、悟,是不是超能力也是相对人而言的

比如游离于某人的理性与感性的认识,那就是超能力。现代社会专家砖家大行其道,就是由于其掌握的知识与认识超过某些人的理性与感性之外,让某些人不得不依赖专家砖家解决自己不能克服的问题。而对于本家来说,不是超能力,它是人类达到与宇宙大道共鸣的唯一方式,是直指事物本质的唯一方式。

虽然西方科学在东方大道国度大行其道,国人对理性极力推崇,凡事必冠以“科学”之名,科学与理性可谓是最亲密无间的一对词。但这种推崇行为,不过是被西方技术与理论迷惑后的感性行为,是低级感性对理性的崇拜所致,这也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必然阶段:观察(感性)-科学(理性)-科学之否定(悟)。理性与感性,都只能得到表象而已,这些表象只是大道流转后投射在意识里的感觉,是虚幻的东西,两者区别只是理性显得有序性,感性显得无序性,仅此而已。而有序无序仍是意识的感觉,是意识自以为是的感觉。宇宙大道里其实没有这些东西的。

这也是为何那些让人们以为是理性、客观下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真理,会被不断地推翻、打脸的原因。科学史上曾经名燥一时的理论与认知被推下神坛,尔后归于谬论的场景,时有发生,就在于这些所谓正确的结论与所谓的真理,只是理性的结果,本质是感性。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方式,其实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就在于理性之道制约了科学研究方式的认知上限:

一直停留在表象阶段

而表象之间常会出现看似冲突矛盾实则和谐的状况,当理性遇到这一情形时,若不能解决这个伪矛盾,就会陷入了迷顿困惑,表达为科学研究嘎然而止,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这样导致科学界裹足不前的。同时,表象会与本质产生看似契合实则分离的状态,当理性遇到这一情形时,若不能辨析这个伪契合,于是一个错误结论就诞生,误导后来者。比如莫迈二人检测以太的实验结果就是这样导致科学界百年来陷入歧路而不自知。瞎子摸象,才是科学界的实际研究方式,却被标榜为“科学”。当然科学研究方式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直观且易于转换为技术,让普通人也能够接受与参与,虽然事倍功半,也算是能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五、如何来定义与描述“悟”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在简单是对已悟的人而言,复杂是对于未悟的人来说。一阴一阳以为道,所有概念,都存在阴阳两面。悟,这个字,其实已经在定义其实质:悟字从心从吾,吾为我从五从口,整字的意思就是“我心开五口”,是为悟。这是简单定义与描绘。这里带来的问题是心是什么?口是什么?如何开?

口,即是心封闭蒙沌状态的形象,也是洞穴、窍门、通道的形象。心有五种形式,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为金心木心水心火心土心,同时对应五种封闭蒙沌状态与五种开启状态。对于人,应和人的五种性格,即金性木性水性火性土性。每一个人的心,都由心的五种形态杂揉在一起,只是心的某一状态突兀一些,表达为性格、体质、意识趋向这一状态,这里就不细说了。

对于只知科学的理性人类与崇拜科学的低级感性人类来说,是很难认识到“心”这个东西的。

佛家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由无所住而生。无所住又是什么?呵,是不是一头雾水呢?无所住,又作无所驻,不停留的意思。又是什么不停留呢?那就是道不停留。应道的永续流转,表现为无所住,尔后生其心。道又是什么?道的理解,在接受道德经的道思想的国人观念里众说纷坛,是各人说各自的道,说的其实是道的道理。道的定义也很简单,道德经明白无误地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之曰道。所有不认同这一定义的人,都是不知“道”的人,离悟道得道那更是十万八千里:你从道德经一书得到了道的概念与认识,又抛弃了道德经对道的定义与内涵,这不就是吃道德经的饭砸道德经的锅么?当然老子是不生气,这种行为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阴阳对立,对“道”的概念的正识与谬见,都构成这一概念的整体形象。

(本段是日常黑相对论)这与科学教教主爱因斯坦一样,用着牛顿力学的基础概念,又不承认牛顿力学基础概念的内涵,在没有充分依据与理由的前提下,画蛇添足给予自己的新的说辞,那你依托这些基础概念是怎么回事呢?用概念吧,算认可;否定内涵吧,又算是不认可,这真是精分行为,结果导致相对论乱七八糟,许多场景只能凭臆想存在,而非在实践中证明,剩下的只靠油汰人控制媒体与科学话语权来吹皮过活,但仍让众教徒崇拜不已。真谓真理一句话,谬论遗千卷。自然,任凭相对论当下名声炽盛,以后被扫入科学史的垃圾堆,与地心说、燃素学为伍,是完全可期的,因为它处在谬道之上,只能有谬道归宿。

道=先天混成之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定义。若转化成科学体系下的人类认识,如何定义道?那就是物质。古人用文言文与易道思想阐述宇宙感悟,现代人用白话文与科学思想传播宇宙认识,因此两者内涵是相通的。就如外语与汉语,都是一种文字描绘,需要翻译才能相互理解,简略如下:

道=物质,像=物体,气=道的流行=物质运动,轻气=流体,浊气=固体,等。

这其实是将古代宇宙知识翻译成现代宇宙知识,这种认识是大多数人包括整天将“道”这一词挂在口上放在心里的人的意识里没有的。

又回到心的理解:心,应道的无所住而形成,就是物质运动循环反复后而成的中点,是一种循环圆周运动形态,在概念上表达为圆心、涡心、核心、人心,等等。这个循环圆周运动形态,约束物质形成人体与五感,会如一个放大镜,可以将物质的运动形态投射到自身之上,形成形像与影像,在概念上表达为圆、旋涡、物体、人身,等等,于是人类观察并开始认识这个宇宙。就如一个水漩涡,应水(道)的不断流动(无所住),及相冲相合(阴阳交合)而形成旋涡(身),进而产生涡心(心),任何外界能量(光声电)加于水流(五感)上时,都会对涡心(心)产生扰动,进而对整个旋涡的运动形态(行为)产生影响,诞生诸如波、涟漪之类的景象(万物)。

心依托五感得到的万物,其实只是形像与影像,因此说万物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形像影像的内外,物质、道藏在背后,却绝无可能通过五感得到具体模样,唯用“无”才能形容。由此道家说“无生有”,有(万物)真的是由无(道)生化出来的。佛家则说“像由心生”,你我观察到的万物形像,真的是由你我的心所幻生,并非客观的、绝对性的、超然的存在于你我的面前。离开心的投射作用,其实没有万物,没有概念,有且只有道,当然这么说也是多余的。科学体系下的人类则会认为万物是真实的客观的。当下科学界的嘴巴大,它说了算,以后就不得而知了,呵。而高级感性的人,则不会这么认为,而会认为只是幻像而已,由此他们可以说“这是我的世界,你们都应我存在而存在”。

对于开悟的人来说,幻像即为非幻像,非幻像即为幻像,无你无我无道无心,有你有我有道有心。因此道家又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佛家《心经》则又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不再被相所执,不迷惑在自己产生的幻象中,就能大化无疆,人道合一,是为究竟涅槃。

六、心如何开悟

由观察-低级感性-理性-高级感性-悟,这对宇宙的感知过程,就是心开悟的历程。

这在心的开悟过程期间,心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行形态,不断地升华——这也是心的一个融圆过程,最终能达到与大道流转、轨迹一样的频率——这也是心的一个圆满状态,从而能与大道共鸣,表达为悟。这种调整的例子无处不在,比如一篇文章,就是在不断修改之中才得以面飨读者的;一件雕塑,就是在不断琢磨之中才得以圆满而现于世的;一个产品,就是在不断改进工艺才得以实用的。一个公司,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件事故,一个灾难,一个计划,等等,均是如此,心的开悟历程,也是如此。

低级感性相对于观察,是由于文字及语言诞生后才能做的事,动物与婴儿也能观察,却不能付诸于系统性记录,于是不能上升到低级感性这一层次。同样,由于逻辑能理顺低级感性内部关系,从而让低级感性的无序性变得有序,进而能更有条理地记录信息及更集约传达信息,从而让人类脱离低级趣味,成为文明之人。数学、物理、律法,包含大量的逻辑过程,因此也是理性人的集中之所。高级感性与高级理性,更是超脱理性逻辑建立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再是以教条主义来指导或约束自身,而是由心的选择来面对宇宙,从而表现为升华如获得自由、大自在;而突破教条的禁锢,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因此这一层面的人逾发少。悟,则是让心开五口,不再让心处于封闭蒙沌状态面对大道,而是如脑袋有七窍一般感知物质作用而能有五窍感知大道流转,是为能够共鸣,从而不偏离正道。

当然,这一过程不是累加的关系,每一阶段不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不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量就自然上升到高一层次,而是那种突变模式,突然地就上升了。对有的人来说,哪怕积累全世界的低级感性认识,也升不了到理性这上一个层次;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只需一点点提示,就立马升高到上一层次,甚至直接悟得大道,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是。这两者就是佛道两家说的一个人的慧根深浅不同的体现。虽然如此,且前一阶段相对低一级,但前一阶段更基础而不可或缺。

现实中相近的例子很多,比如农业社会,再多的马拉车,也不能突破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直至到了工业社会的汽车发明后才得以实现。同理,再多的汽车接力,也不能让人飞起来,直到飞机发明后才得以实现。又如,没文字的原始人的再多见闻,也不能让一部游记诞生,直至文字的发明。还如,有的老人,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还多,也算经历尘世沧桑,依旧作风幼稚性格执扭,尤如一块万年顽石,不可和谐近处;有的年轻人,虽历炼不多,但聪慧灵秀,惊才绝艳,让人叹为观止。

由于大道就是万物万事的本源,当心与大道共鸣时,万物万事的实质、内涵、关键之处就能立刻清晰地展现在心里,于是开悟的人,能一眼看透万事万物背后隐藏的东西,而不会被表象所迷惑。在行为上给人的感觉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提示就领悟,一说就能直指问题根本,等等状态。这比通过意识逻辑推演、文字思考、言语表述,及不断训练学习,来认识掌握事物要更迅捷更有效,这就是悟的优势之一。

当然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提示就领悟这种本事,除了开悟的人,还有一种是大脑反应极快的人,这两种人在对外界信息的行为反应上有相近之处。前者是通过心与大道共鸣的方式来达到认知事物本质的,后者是通过意识借大脑超高速算力来接近认知事物本质的。两者行为反应背后的实质几乎完全不同,即对大道的感悟上是不同的,前者称为慧深悟性高,如佛家道家高人等,后者称为聪明智商高,如学霸谋士等。大家能直观感受到佛道高人与学霸谋士之间的心性区别,显然不会将两者等同。当然,两者并不是水火不融的关系,而是谁主导谁辅助的关系。对于未知事物,前者翻船的可能性远小于后者出错的可能性,在于前者与大道一体,从而不偏离正道,后者不与大道一体,时常偏离正道而被正道所惩罚。现实中更有对应结果印证,如社会上的严重问题,科学史上的重大错误,几乎都是后者搞出来的。当下社会物质之道横行,世人崇尚聪明智商,好机巧算计,轻大道体悟,可以预见以后必会受到正道惩戒。

个人层面如此,民族、国家乃至文明层面也是如此,象油汰人当了几千年的亡国胚,就是源于其族人整体慧根浅悟性低,导致其民族只注重训练智商而忽略悟性,困陷于物质之欲不能自拔,最终堕入魔道。看似其一直来赚钱多多富翁耀耀显得很聪明,实则偏离正道而只是小聪明而已,才有过去如丧家之犬,四处流离,人人喊打的历史;如今虽得弹丸之地暂以安身,却是四面树敌,危机重重,人人憎厌的场面;民族人口到现在也才这么个寥寥几百万,随时有灭顶之灾的危险。这油汰人却厚着脸皮说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上帝选这么一个亡国胚民族究竟做什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上帝选他们当亡国胚,警告世人不要学他们的榜样,呵~~。可以预见,以后等其干儿子霉帝没落解体后,若其依旧不能反思反省自身的问题,等待他们的结局只能是灭族,这是魔道的必然归宿,那时真谓求仁得仁,后悔晚矣。也因此国人要警惕,千万不要被油汰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要学习他们那种唯利是图,违背道义之举,对自己的文化要有信心,务必一心向善,广施仁义,与正道为伴。我们华夏一族才是天选之子,是大道子民。

只有悟,才能与大道合一;唯追随大道,方能永恒无疆

七、后注

这里本家是在解析“悟”概念及一些相关周边概念,不是在教大家如何达成悟这一阶段。看官可以发现,本家到最后也没有指明一个人的心如何才能圆满而开悟,只说的是悟之前的感官认知不断升级升华的融圆过程,及悟之后的心的圆满形态,而融圆到圆满之间的转变,要看官自己达成。

对“悟”这一概念作一个粗略的解构解析,最多只能算高级理性而已,因此看官不要迷信本家的说教。只有看官自身能悟得“悟”的道理,才有属于自己的对“悟”的真正认知。达成悟的状态要自己悟,这么说似乎是一个悖论,其实也不是,根源在于道不可表述,达成与道能一体共鸣的悟这一认知状态也就不可言说。佛家云:不可说,也在指明这一道理。

2021.09.20

附:《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